close

「我們小時候,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得到雞肉!」爸媽常這麼說,這句話對於六年級生的我來說就像是陳腔濫調一樣的左進右出,挺難想像的,我們家雖不是富裕到要什麼有什麼,但卻也衣食無虞;自有記憶來,每每過年家裡就是大魚大肉,雖然過年的氣氛隨著年紀增長而遞減,但吃吃喝喝及血拼的氣氛倒是不減反增。  

年過三十後,一家三口來到倫敦這個全球高消費的城市,心理上突然有種不太富裕的感覺」,我們還曾試著催眠自己把英磅看成美金,有趣的是,我們倒不覺得苦,反倒這不太富裕的感覺」的感覺,讓我們的生活價值與消費習慣回到原點。  

拿倫敦過農曆年的經驗來說,幾個朋友計劃圍爐吃火鍋,聽起來很沒創意,火鍋在台灣滿街都是,但在倫敦想自己買材料煮一鍋最普通的台灣火鍋,可能得花上百磅..茼蒿一小袋 3磅 、火鍋肉片200公克 5 -6磅 、丸子一小袋2 -3磅 、豆腐一塊 1.3磅 、菜頭一條 1.5磅 、冷凍蝦子一袋 5磅 、金針菇一小把2 -3磅………沙茶醬、醬油等價格都是台灣三倍以上,這些份量可能只夠兩個人吃,所以想要像在台灣那樣恣意的吃火鍋料我想10人份可能要花 150磅 以上,且還買不到甜不辣及魚、燕、蛋餃。這種不太富裕的感覺讓我們開始思考用簡單取代DIY來料理火鍋,萵苣取代銅蒿、放棄冷凍蝦子、自製火鍋肉片(買一大塊豬腿肉冷凍到有點硬又不會太硬,再慢慢自己切薄片),火鍋成本馬上下降一半。


倫敦中國農曆新年氣氛很濃厚,盛大的春節表演活動通常在初一後第一個星期天舉行,這兒唐人街規模不小,過年期間張燈結綵,賣著比台灣貴幾倍的年貨,春聯、紅包、龍鬚糖等應景商品,擠進去看著 1.5磅 紅包袋實在下不了手,後悔沒台灣帶幾個來,大家正在愁拿什麼包紅包給小孩,靈機一動我們拿著印著紅色廣告帳單自製紅包,而這自製紅包連同裡面的英鎊到今天仍被珍貴保存著。



在台灣,我們的消費習慣跟貧富並不是絕對正相關,因為我們消費習慣早已經被經濟成長、廣告流行等制約、牽動,加上大家踏入社會後又開始進入柴米油鹽的循環,顯少有機會停下來檢視自己的消費方式;到了倫敦後,這種
不太富裕的感覺」,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在台灣衣櫥裡面的衣服過多,搬一半來倫敦都還夠穿;原來很多菜餚很簡單料理,過去太少花心思在健康飲食,原來節能是多麼的重要,原來有太多的原來,原來我患了一種叫「Affluenza-富裕流感」[1]的文明病。  

富裕流感是一種無形的流行性病毒,或許因為週遭多數人的行為都被這類病毒所制約,自然而然我們一直以來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正常的;我並非要完全否定人類追求慾望的事實,而只是想表達在尊重人們的慾望下,我們仍然自己可以創造出追尋舒適、享受的幸福生活,因為生活中真正的價值並不一定是消費而來的,而這些生活價值也是這趟倫敦之旅超越學位的最大收穫。  



[1] 「Affluenza-富裕流感」是1997年在美國公共電視播放的一個節目名稱,這個節目探討著過度消費及其對美國社會帶來的不好結果,2001年節目內容被整理成書出版,書名為《富裕流感:消費的傳染病》,2009年由樂活旅行家與立緒合作翻譯成中文出版《告別富裕流感》。

 

arrow
arrow

    monique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