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like my brohter, the books i have read from the time i was born can be counted. It is amazing, isn't it?  How i could graduated from graduated school.My secret is that i have lots of friends who love reading. I can always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m.

Here, I would like to share an e-mail from one of my best friends.


從來沒喜歡過電視上的吳淡如, 她所寫的書的內容, 我總也不是太喜歡.
但是很奇怪的是, 我非常欣賞她寫的序.
每一本書的序, 都讓我有一點點感動, 也契合書名...
所以是不是應該寫信給她, 請她出一本集合所有"自序"的書呢?! :p
 
這本新書的序, 是在要回澎湖等著登機的時候, 在松山機場的書店翻到的,
而我私心這麼覺得, 這也許是外公想跟我說的話.
 
最近手上在看的是My Sister's Keeper.
講一個出生的目的, 就是為了做為她姐姐的完美捐贈者的13歲女生,
決定控告父母為了救姐姐, 卻剝奪了她對自己身體的醫療裁決權的故事.
一本超級悲傷的書, 還沒看完...
不過它讓我想對生活中很多所謂"理所當然"的事, 重新以不同的角度再去思考.
很好看呢... :)
 
Regards,
--
愛情,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吳淡如 自序
 
旅程中,一定有一本書,放在我隨身的背包裡。就算在錄影的空檔也一樣,總會有一本書,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這已經是一種習慣。好像寫作對我來說一直是一種習慣。
 
多年來,保持著這種習慣。習慣,是一種鎮定劑、一個護身符,我靠它得安穩。我是一個很喜歡新挑戰的人,也常常想要改變軌道的人,從來不肯循規蹈矩,然而,卻不喜歡改變日常生活的習慣。不管在什麼樣的日子裡,只要有一本書,再寒涼的天氣,也像在口袋裡放了一個暖爐。
 
有時,它還真的能夠發揮無窮作用。
 
開始構思這篇序時,我正在北京往台灣的飛機上,包包裡有一本名叫《追逐日光》(CHASING DAYLIGHT)的書。
 
歷經颱風的威脅、轉機的訂位紀錄莫名其妙的被取消、被迫拖著大行李箱上機,而行李箱裡的酒又被海關「依規定」沒收──實在讓人一肚子烏煙瘴氣,剛坐到座位上那一剎那,我的神經還是緊繃著。伸手探進背包裡,我好像氣喘發作的病人探到了救命噴劑似的。啊,還好我身邊有一本書。
 
《追逐日光》是尤金•歐凱利的最後傳記,他是美國KMPG──世上最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總裁兼執行長,這本書出版時,他已經去世了。
 
這本書是他最後一段生命旅程的紀錄。
 
那一年他五十三歲,功成名就,且樂觀開朗,有堅固的婚姻,有兩個可愛的女兒──最小的女兒才十四歲,同時還是兩個稚齡孫子的外公,還有用不完的錢,許多尚待實現的夢想……在這個年齡,一般人想有的他都有了。
 
忽然,他那當過護士的太太發現他臉頰有點凹陷,他聽從建議做健康檢查;忽然,醫師說,他只剩三個月可活,而且他的身體狀況將受癲?威脅,就算他接受治療,也多撐不了幾個月。
 
忽然,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可是他還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走出了「為什麼是我」的怨尤,決定盡情享受這三個月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享受有限的快樂和無可計量的痛苦。他為自己創辦的公司找到接班人,然後帶著太太到他們一直想要旅遊的歐洲城市,安排好自己死亡後的追思禮拜。
 
他的膽識與能耐,在面臨死亡時仍然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將面臨死亡的機會當成一份最後的禮物。過去的歷練使他具有「接受現實的能力」,讓他分得清什麼是情緒,什麼是現實,決定要勇敢面對。
 
「難道生命的盡頭非得是最糟的部分嗎?為什麼不可以讓它變成積極而有建設性的經驗,或人生最棒的部分嗎?」歐凱利說。
 
他明白,現實已經不容反抗。雖然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艱鉅的,但卻又是必然的。人生自古誰無死?他為什麼不能夠用不同凡俗的方式?
 
死神可以帶走他,但不能摧毀他的信念。他仍擁有人生美麗的回憶,也為他的妻子和孩子留下一個典範。
 
他走了以後,和他一樣熱愛打高爾夫球的妻子說:「他留我孤單一人在高爾夫球場上追逐日光──但是,他卻幫我把球擺得好好的,讓我能輕鬆打完這一局。」
 
一個能夠在聽聞噩耗後如此清醒而平靜的人,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如果注定要塵歸塵,土歸土,每個人都必須空手而來,空手而返,那麼,一定要學到。
 
總有某些堅韌東西,會留在一個不被摧毀的地方。
 
那就是我們在一生中學到的東西吧。如果將它稱作寶石,每個人所製造的款式和材質,如此的不同。
 
*  *  *
 
仔細想來,我喜歡旅行的基本原因,和喜歡挑戰、喜歡新鮮事是同樣的理由。我想要偶爾離開既定的軌道。我是個膽子不算太大的俗人,所以旅行對我來說,是一個最安全的「出軌」方式。
 
不時離開軌道,我才能抽離我最習慣的環境思考,我的心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變老。
 
這半年來,我每個月都到北京主持節目。每次三到四天,由於不能直飛的緣故,路程迢遙且旅途勞頓,一下飛機常直奔攝影棚──四十八小時內,要錄完一個月的份量,總也還有些烏龍的狀況出現……說不累是騙人的。
 
可是,每一次往返,我總是愉快的,總有些收穫,總認識了些新朋友。因為我沒有把這個行程設定成「工作」,我將它設定成「旅行」。
 
旅行,總也會有些不按牌理出牌的事情發生。
 
經過了一些歲月的歷練,一些酸甜苦辣的洗禮,我也領悟一個神祕的道理:「嘿,我知道我的腦袋裡有一個祕密按鍵,如果我將它設定為「享受」,那麼再辛苦多半是愉快的。就像有人覺得高空彈跳是個享受(目前對我來說那形同自虐),有人爬世界第一高峰也算享受(對我來說那是找死),有人把到亞馬遜河參加馬拉松被毒蟲咬當享受(這是馬拉松名將林義傑說的),而我自小把寫作當成享受。
 
因為享受,所以頂多發幾句牢騷,無論遭遇到什麼事情,總還能抿嘴一笑,沒有任何恨意。」
 
寫《追逐日光》的尤金•歐凱利也是「更改了設定碼」而已。他決定不要讓憤怒侵蝕自己最後一段時光,他選擇把必須接受的事情,當成禮物。
 
心態漂亮,雖敗猶榮。
 
我們都只能擁有有限的時光。
 
在北京錄影的時候,有一位記者來採訪我,他很認真的準備了採訪的問題。有一題是:「聽說」妳寫了不少有關愛情的書,請問妳是因為戀愛談得很好嗎?
 
當然不是。
 
當然是因為本來對愛情毫無認知,一派任性和傻氣,於是自嚐苦果,於是開始質疑。有句古話說,三折肱(三次折斷手骨)成良醫,我在感情中折斷手臂或許不到三次,但大傷小傷、碎心爆肝總都少不了。
 
不敢說自己成了良醫,但至少學會了怎麼跌傷勢會輕一些。
 
學會療傷,學會為自己敷藥。
 
學會盡快找到傷口,而不是忽視傷處。被忽視的傷口只會暗自化膿,變成更大的禍害。
 
學會珍惜,知道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該給我的;也明白記恨無益,留不得時,強留更是無聊。
 
學會改變一下頑固。我認為「一定是這樣的」東西常不是真的,這時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
 
學會在該堅持時堅持,該把持時把持。
 
也學會了更改設定碼:「愛情,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凡是陪過我們一段的人,必有他出現的因由,與他存在在我們記憶中的價值,也許不願想起,但也不須抹煞,不必言恨。
 
如果愛情曾經傷害過我們,何嘗不是我們先點頭同意。
 
如同生與死,是人生必有的入口與出口;苦與樂,都是愛情的面相──如果沒有得到什麼,那就學到些什麼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ique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