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來源:「重新看見寶藏巖-開發中國家都市非正式文化地景的營造過程與形式,2000」
 
1997年的夏天,一群剛上研一的城鄉所學生因為課程要求,尋訪了公館地區的眷村與住宅,寶藏巖就是其中之一,它位於台北縣是交界的新店溪旁,入口是一條隱身於汀洲路的巷子,民國69年由於都市門面的理由這裏被劃定為中正297號公園;86年正值市政府準備拆遷住戶興闢公園的時候,也開始了同學們與一些社運團體投入寶藏巖弱勢人權與保存的運動,一連串陳情動員的努力讓寶藏巖重新被市政府看見,後來當時文化龍應台局長也肯定夏鑄九教授、王鴻凱教授與同學提出的聚落公園構想展開了寶藏巖的再發展計畫,才讓寶藏巖擺脫原來只是種種遊具的單調公園型態,留給市民一個不一樣的都市地景。

寶藏巖的成果,絕對不是一兩個人的功勞,十年間市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努力,突破現有法令的窠臼,試圖在維護弱勢人權與都市地景保存的議題下,為台北市民留下些「什麼」,無論結果是否能滿足各界人士;但至少,寶藏巖這樣的地景能讓後代看到在民國六零年代三分之一的台北市民所棲身的地方,象徵了特定情境下的都市社會發展模式,都市底層的發展模式,它是台北市歷史的一部份。

寶藏巖聚落於2004年被台北市文化局正式登錄為台北市第一處聚落型態之「歷史聚落」,日前寶藏巖重新開村,政府活化保存的政策有「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國際青年會所」與原有居民遷回的「寶藏家園」三大計劃。其中藝術村規劃一些工作室、排練室、不同尺度的展覽空間,提供駐村及展演的申請,推動創作者與社區網絡及創意平台介面之育成。

披上新衣的寶藏巖除了原居民還有藝術工作者與遊客,為了維護居民生活的安全,聚落內也貼上標示,提醒遊客不要闖入居民的生活空間,整理後,將所有的公共設施重新規劃,也因為公共化的理由,拆除部分房舍、空出空地,有些設置為公共廁所,有些則作為非政府組織辦公室,或許因為整個計畫還是新鮮的、還沒完全執行完成,空間中少了一點過去人與人互動的味道。而唯一不變的是那錯落的空間感,走進藝術家工作室還是可以感受到過去自立營造的型式,這樣的空間模式與層層疊疊的味道,無法由建築師再複製。

回到家後,找到2000年時同學門針對民國100年的寶藏巖寫下的非正式劇本-寶藏巖文化生態特定區,劇本內容讓我不禁笑了出來,劇本內容似乎跟今日開村後的寶藏巖有些雷同,但唯一令人惋惜的是許多伯伯們在搬遷後不久就往生了,而新聚落的網絡也在成形中。
 
地點: 寶藏巖文化生態特定區(民國89年撰寫)
時間:民國100年3月
背景描述:在十年來的努力後,寶藏巖文化地景中予以某個形式保留下來,就如馬市長所說,希望留下來的居民留了下來,同時也不段的有心的居民進駐,一方面是希望能夠保存這些歷史建物與記憶,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夠將這個空間成為推展台北市常民文化的場所。這裡共有六十戶的住戶,除兩位鄰長家、基金會外與展示館外,原住戶還剩下20戶左右(其中以榮民最多,家戶僅留下4戶),其餘20戶市提供給弱勢承租,剩餘的就是承租給藝術家與文化者。
在這裡生活有一套維持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機制,正如「文化生態」一詞,要維護居住的房子,同時還要有環保意識。因此,基金會會針對不同的年齡層定期的給居民上課,教導居民們如何維護環境。

第一幕
場景-公共空間(廣場)
時間-星期五的傍晚
傍晚,一群人圍在樹下聊天,另一群伯伯在旁邊下象棋,還有一些舞者再準備明天週休二日的文化節目。
鄰長:我煮的冬瓜茶,一起來喝。呵呵…..這裡現在變得更乾淨了,排水系統也有了,唯一遺憾的是,以前的很多鄰居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我現在就好像是這裡的媽媽,要負責關心大家平常的大小事務。還是跟以前一樣,只是一前市鄰長,現在是特區協會的生活組長。
陸太太:能夠住在這裡真的要感謝那些學生,沒有他們的幫忙,陷在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在哪裡喔。我想他們都已經結婚生子了吧!!
陸伯伯:晚上的環保課在哪上呢?(基金會理事長從遠處走來)
理事長:大家好,明天又有許多遊客要來了。會不會不習慣呢?
李太太:還好,除了熱鬧點,遊客也都蠻遵守環保的概念,不亂丟垃圾。
陸太太:現在我們成了活標本兼解說員,我明天要去展示區做導覽。
理事長:明天的節目主要是要演一齣現代的文化劇。(藝術家陳先生與二三人看到理事長也靠了過來)
陳先生:再過一個月我們要舉辦一場長民藝術雕塑展覽,這是計畫書。
理事長:好,下星期我們再來討論。
陸太太:雖然我老是看不懂你們在做什麼,但是你做的那個花花綠綠的東西放在門口倒是挺有趣的。
陸先生:(現出男主人的威嚴)不懂不要亂說!
陳先生:沒關係,公共藝術嗎! 大家不嫌棄就好。
鄰長:好了,我得回去煮飯了。再聊。
李伯伯:將軍。
紀伯伯:換老劉來下。
王伯伯:等會兒要回去吃飯了。(鏡頭轉向福和橋邊的夕陽)

第二幕
地點:李太太家門口的陽台
時間:星期六清晨
隔壁的王太太一大早到李太太門前。
王太太:走吧去買菜。
李太太:(提著菜籃)好 ..來了。
王太太:上次有個遊客跑進家裡來,害我下一跳。
李太太:你沒關門喔:
王太太:沒鎖勒!
李太太:跟生活長反映一下好了。
王太太:住在這裡的好處是,可以用勞利換去租到便宜的房子,不過假日真的很吵。
李太太:沒辦法,當初的合約上就寫了,只是遊客不能進入私人空間。
王太太:你會不會覺得我們像動物園裏的猴子?
李太太:不會吧!只是我們剛好住在這些特別的房子裡,別人對這些房子有興趣。

第三幕
地點:舞台
時間:星期六下午
許多遊客圍在舞台旁,展示中心也擠滿了人潮,陸太太和其他工作人員正忙著為遊客解說。親水設施旁有一些家庭在野餐。
陸太太:這個地方在日治時期…….請大家到放映室內觀賞一些故事和記錄片。
記者:假日何處去,文化局今天在文化生態特定區舉辦,……記者豬頭在寶藏巖為您做的報導。

第四幕
地點:廣場
時間:星期一上午
又是ㄧ星期的開始
陸太太:週末累死了,不過蠻有意義的,以前總是聊聊天就過了一天。沒想到現在卻能夠做些事,人生也充實多了,還可以賺點錢。
李太太:我得清理一下環境,掃掃公共廁所,待會見了。
李小弟:媽我去上學了!
李太太:便當帶了沒。
張伯伯:早安!昨天好開心喔!來了個年輕人陪我聊天,現在常常期待放假,可以交一些朋友,像我們這樣沒有根的人,以前生活總是過一天算一天。現在居然對日子有所期待。
阮奶奶:什麼樣都好,有房子住就好。
陳先生:大家早,我得去上班了,這個星期開始要做一些作品。過幾天還有一個新的陶藝家要住進來。
阮奶奶:(有些搞不清楚)喔…..上次那個走了阿拉伯(基金會社工拿著通知單來張貼)
社工: 阮奶奶明天有議診喔,早上記得來量血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ique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