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家裡瀰漫著台灣原生百合的清香,讓忙碌的生活多了點樂趣;觀察百合每天的變化,跟兒子畫百合,翻出以前植物學課本,試著跟飯糰解釋花的構造,不過他看起來興趣缺缺,是喜歡抱著鳥書或翼龍的卡片看來看去,似乎對會飛的東西比較感興趣。

 

這兩盆原生百合可不是我偷挖來的,回台灣後心理就想著要種金瓜石的原生百合,可種子不知收到那去,或許是個巧合,因緣際會踏入法鼓山,就有台灣原生百合義賣;復育百合不是一天兩天的工作,也不是我所認知宗教團體會操作的行動,透過法鼓山百合復育行動,讓我有機會認識、認同法鼓山的環境理念,也超越自己過去對台灣宗教團體的暨定印象;看到「心靈環保」的生活實踐。

 



的確,若是連自己生活的環境都沒辦法從心底、行為上尊重,談宗教信念就沒什麼意義,這讓我想到最近「宗教團體法」的問題討論,台灣許多寺廟「雄偉鮮明」地坐落於綠色山林中,而有多少是侵占公有土地呢?

 

宗教之外,法鼓山教育園區是一個蠻適合大家有機會去走走的地方,園區內規劃有很多條步道,生態豐富;看了資料及影片,才知道園區的興建歷時十七年,這是由於園區的建築及景觀都是用尊重環境的方式來興建,每塊建築前移動的石頭都被妥善安置,建造時由聖嚴法師親自挑選放置回去;而建築的設計也盡量不與環境爭豔,「儘量保持建築地的原貌,不可移山填壑,而且要珍惜原有的資源,包括溪流、活泉,乃至原生的一草一木等。」

 



法鼓山的建築內部也很寬敞,裡面有開山館紀念館,裡面除了說明法鼓山的宗教傳承史,也展示了籌設法鼓山的影片,像是法鼓山的標誌,是由徵選而來,這也是讓我驚奇的一部份。有關於民生需求,園區內有輕食咖啡廳、行願館
(賣店),空間設計都很舒適,也有考量到哺乳及幼兒的設施;參訪當日也看到許多父母推著嬰兒車。另外戶外並不開放野餐,園區有齋堂,遊客可以道齋堂或輕食館用餐,費用就自己隋心捐款即可。大眾交通運輸也很方便,從台北火車站到聯合報,都可以搭乘國光號,直接到達法鼓山門口,用悠遊卡就可以通,也有其他的交通方式可以參考網站

 

在忙碌的生活裡,來趟宗教之外的法鼓山永續旅行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可別忘了到旅遊地請尊重該地區的文化,請不要攜帶葷食、入內請脫帽、在殿堂建物內請不要照相。

 

另一個有趣的資訊是關於法鼓山提倡的環保自然葬-「骨灰植存」,有別於樹葬,骨灰植存是環保自然葬法中的一種,概念很像是把骨灰當成自然堆肥的一種,作為林園職務的養分,且沒有墓碑等硬體設施;這種想法應該比海葬環保許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ique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